厦门会计之家

会计基础概论中的基本概念

2011/9/5  来源:厦门会计之家

基础会计学习中的概论

  1.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核算:

  指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计算、归类、整理和汇总,并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3.会计监督:

  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

  4.会计假设:

  是指组织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或者说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决定会计核算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

  5.会计主体: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6.持续经营:

  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7.会计期间:

  是指可以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8.货币计量:

  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都可以通过货币加以计量予以综合反映,且币值是稳定的。其它计量手段都只起辅助作用。

  9.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1.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2.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13.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4.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厦门会计之家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分享到:
首页
厦门会计从业考试>考试动态

相关资讯

推荐版块
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
返回顶部